Tornado 是由 Facebook 开源的一个服务器“套装”,适合于做 python 的 web 或者使用其本身提供的可扩展的功能,完成了不完整的 wsgi 协议,可用于做快速的 web 开发,封装了 epoll 性能较好。文章主要以分析 tornado 的网络部分即异步事件处理与上层的 IOstream 类提供的异步IO,其他的模块如 web 的 tornado.web 以后慢慢留作分析。
下面开始我们的 Tornado 之旅,看源代码之前必定需要有一份源码了,大家可以去官网下载一份。这里分析的是 3.1.1。
Tornado 的源码组织如下:
tornado网络部分最核心的两个模块就是ioloop.py与iostream.py,我们主要分析的就是这两个部分。
ioloop.py 主要的是将底层的epoll或者说是其他的IO多路复用封装作异步事件来处理。
iostream.py主要是对于下层的异步事件的进一步封装,为其封装了更上一层的buffer(IO)事件。我们先来看看 ioloop(文档地址:):We use epoll (Linux) or kqueue (BSD and Mac OS X) if they are available, or else we fall back on select(). If you are implementing a system that needs to handle thousands of simultaneous connections, you should use a system that supports either epoll or kqueue.
Example usage for a simple TCP server:
import errnoimport functoolsimport ioloopimport socketdef connection_ready(sock, fd, events): while True: try: connection, address = sock.accept() except socket.error, e: if e.args[0] not in (errno.EWOULDBLOCK, errno.EAGAIN): raise return connection.setblocking(0) handle_connection(connection, address)sock = socket.socket(socket.AF_INET, socket.SOCK_STREAM, 0)sock.setsockopt(socket.SOL_SOCKET, socket.SO_REUSEADDR, 1)sock.setblocking(0)sock.bind(("", port))sock.listen(128)# 创建一个ioloop 实例io_loop = ioloop.IOLoop.instance()# connection_ready 的第一个参数为 sock,即 socket 的返回值callback = functools.partial(connection_ready, sock)# 注册函数,第一个参数是将 sock 转换为标准的描述符,第二个为回调函数,第三个是事件类型io_loop.add_handler(sock.fileno(), callback, io_loop.READ)io_loop.start()
可以看到在注释前都是使用了传统的创建服务器的方式,不用多介绍,注意就是把套接口设置为非阻塞方式。
创建ioloop实例,这里是使用了ioloop.IOLoop中的 instance()静态方法,以 @classmethod 方式包装。
在后面的add_handler中,程序为我们的监听套接口注册了一个回调函数和一个事件类型。工作方式是这样,在注册了相应的事件类型和回调函数以后,程序开始启动,如果在相应的套接口上有事件发生(注册的事件类型)那么调用相应的回调函数。
当监听套接口有可读事件发生,意味着来了一个新连接,在回调函数中就可以对这个套接口accept,并调用相应的处理函数,其实应该是处理函数也设置为异步的,将相应的连接套接口也加入到事件循环并注册相应的回调函数,只是这里没有展示出来。
在使用非阻塞方式的accept时候常常返回EAGAIN,EWOULDBLOCK 错误,这里采取的方式是放弃这个连接。
转自: